一打听才知道,那片神奇的新大陆,在大海的另一边,要去到那里,得漂洋过海,九死一生,比到南洋做生意,困难上万倍!
有人发出了与潞王一样的感叹:发财和机会越来越少,也越来越难了。
随后,《明报》上又刊登了朝廷组建科考队的消息,鼓励民间资本购置船只,组织水手随行,在海上受朝廷军队保护,去新大陆圈地!
许多人又看到了机会。
裕安太后当政的时候,他们两次踩在了风口上,一次是购买的辽东土地债券,后来变成了成千上万亩肥沃的黑土地,第二次是组建远洋捕捞队,连续五年的干旱,已经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。
如今天子又号召大家去新大陆圈地,这岂不是又一次发财的机会?消息一出,那些有远洋捕捞船的豪商巨富们,跟闻到鲜血味道的苍蝇一样围了上来,皇家科学院的门槛都被踩下去半尺。
平安只好下旨,让户部商业司出面,组建一个民间开拓团体,商业司司长王家彦收到的项目书,与前几次的项目书一样,充满了裕安太后的特色。
民间资本有两种投资渠道,一种针对豪商巨户:可以单独投资,购置船只,组织水手前往,因为受朝廷保护,投资人在新大陆的收益,要缴纳一到两成的税。
第二种是针对散户的,商业司组建了一家名为“明新投资股份有限公司”的企业,公司拟投资五百万两银子,用于购置船只、招募水手等前期投入,还有去到新大陆后前期的开拓经费。
朝廷以特许权、军事护航及部分初期投入折算,占三成股份,剩余七成面向民间募股,五两银子一股,从豪商巨贾到小康之家,乃至稍有积蓄的匠户、小吏,连富裕一点的农家,都能认购一份“新大陆梦”。
一时间,中央银行和建设银行的门前,认购股票的队伍蜿蜒如长龙。其狂热程度,堪比后世改革初期的股票抢购潮。
许多当初用辽东债券赚了钱的人,立即意识到这是又一次炒股票赚快钱的机会,纷纷加入了抢购潮,有人将家里的田产、铺面抵押给银行,贷出银子购买股票,梦想着等股票涨价后大赚一笔。
大明能造千料以上远洋船的南京龙江宝船厂,一下子接到上百艘福船的订单,这些只是民间大户的订单,商业司组建的股份公司的订单,只好放到登州造船厂。
而藩王们的皇家开拓团的船只订单,被朱由检放到了吉林造船厂去。
科考队的十二艘大海船订单,也放到了吉林造船厂,其中有三艘海船加装了蒸汽动力,万一在新大陆找到煤矿,这些蒸汽船就能比普通船只跑得更快。
同时,熟练工匠被各大船厂争抢,连熟练技工的工资,也涨了两倍,更别说工匠们了。
木料及船只配件的价格,也涨了三到五成,还压不住雇主们造船的热情。
工部也适时颁布了《新大陆开拓船建造规范》,鼓励使用标准化构件和新型防腐工艺,以方便后续的维护和保养。
江南商帮由钱陞牵头,联合南京喻致和背后的资本集团,共同组建了一支“新大陆开拓团”,一口气向龙江船厂订购了五艘特制的“开拓级”巨舶,每艘可载三百人及大量货物,船体坚固,配备改良帆具和科学院提供的新型六分仪、航海钟,两侧的船舷上各装有十二门大明火炮,用的是开花弹,在海上能打三到五里远。
之所以下这么大的本钱,是因为钱陞听到刘鸣谦透露的一个消息:太后说那边有金矿!
海商们亲眼见过佛朗机人从新大陆运回大船大船的银子,到南洋购买他们的茶叶、丝绸和瓷器,他们对钱大东家听到的消息深信不疑,情愿咂巨资买巨舶,就为了那里的金矿。
这种巨舶,在海上能与佛朗机人的武装商船对轰,由南洋公司设计制造,南洋公司就是靠它,远航南美新大陆,在漫长的黄金航线上,与西方人边对抗边合作。
大明能制造这种巨舶的,也只有龙江造船厂。
皇家也学商业司,由宗人府牵头,吸收皇室宗亲们的投资,成立了一家“皇家投资有限公司”,他们没有江南豪商们的财力,但他们不担心海上安全,有大明水师护航,还怕什么?
他们不仅购买了最好的船只,还高薪招募经验丰富的船长、水手、农师、匠人,甚至随船携带了良种、农具和建筑材料,目标就是要在新大陆种地……
学航海的朱由榔被选入了联合科考队,信王世子朱慈烺担任了皇室船队的总指挥,信王妃周氏听说儿子要出海,眼睛都快哭瞎了,信王却不为所动,坚决将大儿子送上了船。
沉寂了几年的大明经济,因为开发新大陆的热潮而重新焕发生机,茶馆酒楼里的客人们,谈论的不再是旱灾、蝗虫、瘟疫,而是印第安人、航海、投资和回报。
开拓团定于开平十四年四月初九,在浙江海中州海域集结,然后顺着北赤道暖流,进入鲸海水域,汇合南洋公司的科考队后,向东越过倭国进入另一片大洋,《明报》上称这片海洋叫太平洋,然后顺着太平洋暖流,驶向新大陆的西海岸。
三月底,舜华要回南洋,张蔷顺路,微服出访海中州群岛,送科考队船只出海。
此次微服出行,连张泉也不带,只带了法容、姜姑姑和阿宝,平安不放心,安排了一明一暗两支护卫队伍随行,明里由徐元祉率领一支十人队伍,装扮成镖师护送,暗地里,却有一支由法诚领队的隐卫暗中护卫,紧急情况下,还能联系当地的隐卫,迅速召集到足够的人手。
四月初一,张蔷一行人登上海中州里最大的舟山岛,此时的舟山岛海面上,帆樯林立,参与新大陆开发的船只,大部分已经到达集结地,船主和水手们,正在岸上做最后的准备。
招募工匠水手的摊位前,挤满了前来找机会的壮汉。
“额会种地,”一个汉子说,“大豆、小麦、棉花都会种,就是土豆、玉米、红薯这些新作物,也是会种的……”
“俺会打井!会修水渠!到了那新地方,没水可不行!带上俺,包管让咱大明人的田里不缺水!”
摊主仔细检查了他们的路引资料,见他们身强体壮,便大手一挥,都招了。
被选上的人,立即喜笑颜开,落下的人神情沮丧,仿佛错过了一万两银子。
几家挂着“远航杂货铺”幌子的摊位,生意火爆,挤满了采购的行人。硫磺皂、驱蚊药水、防水油布、黄豆绿豆、各种治风寒、治跌打损伤的药材,最受欢迎,拜疫情所赐,连惠民药局里卖的抗生素,也有人买,据说科考队的船上有医生,到时候让医生给注射就行,有备无患。
简易净水器、甚至还有科学院仿制的、价格相对低廉的单筒望远镜,都成了抢手货。掌柜的嗓子都喊哑了:“新大陆必备!保命又发财!最后十套净水器,先到先得!”
看得张蔷眼花缭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