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,终于在开平十三年的冬天彻底结束,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。
工部开始拟定计划,改造京城的主要街道,以城面大街为标准,新街道铺水泥路面,用花台将车马道与人行道隔开,道旁种植梧桐、杨树、柳树等行道树,地下铺设下水管道,将污水引入地下排放。
各坊市都修建了公共厕所和男女澡堂,花三五文钱,就能去澡堂子泡一回澡,比在家里烧水方便多了,所以,街上很少见到一两个月不洗澡不换衣,蓬头垢面的行人,这样的人走在街上,旁边的人会立即移开,生怕他身上的跳蚤虱子跑到自己身上来。
讲究一点的人家,还在门房里放一盆清水,家人进门第一件事,就是用肥皂洗手洗脸。
《明报》上也很热闹,寺庙的和尚说:“佛观一钵水,八万四千虫”,皇家科学院的研究员也发文说:“从显微镜里看清水,确实有许多‘小虫’。”
于是人们开始喝滚水,连老百姓出门做工,都要带一只水壶,里面装的都是家里烧滚后的白开水。
研究员的文章,也带动了南洋公司生产的显微镜成了畅销品,那些不信邪的年轻人,非得要亲自看一看才肯罢休。
大明的微生物研究,算是开始启蒙。
张蔷这个穿越者觉得,这样的生活方式更接近她原来的那个世界,这样的大明,让她更多了一层熟悉的亲切感。
这个冬天,大明长江以北的地区,普遍降了大雪,北直隶地区,地面上终于铺上了七八寸厚的积雪。大明在连续经历六年的旱灾后,终于见到一丝缓解的曙光。
百姓们喜大普奔,《明报》上更是登满了读书人的诗词文章,每一篇都洋溢着久旱逢甘霖的喜悦。
疫情也耽误了许多政事。
因为大明自顾不暇,药品短缺,救援不及,导致漠南蒙古的归化城里,人口损失近六成,而因为疫情逃离的漠西三部,没了大明的粮食救济,这个冬天也减员两成。
直到开春后,大明恢复了在归化城的援助救济站,漠西三部才没有再饿死人,这是后话。
许多以工代赈的工地,不得不停工,朝廷为此又发放了近二十万石的粮票……
疫情也耽误了大明组建科考队的计划,让南洋公司的科考队,在海能崴等了大半年。
开平十四年新年过后,这个计划才被提上议事日程。
按张蔷的计划,这个科考队,不只是皇家要参与,朝廷要参与,更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,那片大陆那么大,不多去一点人,如何与先行者抢地盘?
平安如今的内阁和六部九卿,多是受张蔷影响成长起来的新人,许多人的家族,在当年开发辽东、开放海捕的时候,赚得盆满钵满,当时没机会的人,也看到别人赚的盆满钵满,如今天子要开拓新大陆的提议,很快就得到了顾问小组成员们的支持,以满票通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