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灵感的时候,还能跑去大办公室里,跟一线教育工作者们交流下经验。
甭说,人家不愧是在一线深耕的,手里握的瓜随便丢几个出来,就够她收集素材的了。
要不是还有理智在,她都想双开了,这本书就写狗血文小说就行,别看土,但架不住大伙都爱看呐。
但是眼睛上的黑眼圈,告诉她,这活不能干,所以只能遗憾放弃。
算了,不能一起吃瓜,她自己默默吃,好歹丰富了她的生活不是。
就在她认真搞创作,乔庆来跟人在田间地头搞技术的时候,中秋节到了。
这天,两人除了要去后院走礼吃饭外,有几家特殊的人家也得走动走动。
比如隔壁李大爷家,前院梁家,这些不但是近邻,还是来往密切的人家。
再比如角院的卫大爷,这年头人情味重,住在同个大院的孤寡老人,平日里除了搭把手,过年过节的还会送个菜。
甭管送啥,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,哪怕是根红薯呢,也不能不去,不然,人家该说你冷血了。
反正,好也在这,坏也在这,来了这么久,于惠敏都习惯了。
“乔庆来,今年我们就送鸡蛋吧?你妈那里拿十个,李大爷和梁叔叔家拿六个,卫大爷拿送四个。”
“我再烧个鲶鱼炖茄子,公鸡还有一只,也杀了送过去,正好空出窝来,养小鸡。”
本来吧,公鸡过年的时候杀最好,但这不是前段时间,五哥他们过来干活,杀了一只吃了么?
总不能自己在家大吃二喝,亲爹妈却啥也捞不着吧?
“也行,反正一年也就三节两寿要走礼的,倒也负担的起。”
虽然送礼有规定,但这玩意吧,谁也没严格遵守过,得看经济实力允不允许。
好有好的给法,孬有孬的给法,看着给就完了。
而且乔庆来说得杀了送过去,也不是就这么直接送,人是做好了端过去的。
反正乔家人多,一只鸡小意思啦。
再说了,在提过去之前,还得往各家送点呢。
像是卫家,就卫大爷一个,就两个菜合在一起送一个饭碗的量,李大爷家各送一个饭碗。
到了梁家因为人多,便换成大碗。
剩下的一大半,才是拿去乔家吃的份量。
“阿敏,你先垫吧肚子。”
“这不好吧?”
乔庆来笑睨了她一眼:“怎么,你是能抢过乔家的谁啊?”
回想了仅有的几次体验感,不甚愉快的用餐经验,于惠敏非常确定:“谁也抢不过。”
就是吧,一平民百姓家,过上了跟以前去皇家赴宴的感觉,也是醉醉的。
“咦,你不吃啊?”
“我这速度,谁能抢得过我?”
也是,再说了,他们也不能两个人都不吃东西吧,不能给人养成这个习惯,不然以后就没得他们吃了。
“那你干啥去啊?”
“我的媳妇喂,谁家送礼送三份的,等着我去蒸几个馒头。”
好歹凑够四色礼嘛。
不过,两个大菜一上,馒头就是二合面的了,不过也不错了,好歹里头加的是白面呢。
这都能拿出去待客了。
现在不少人家的二合面里头,掺的是玉米面、红薯面,还有豆面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