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冰洋(Southern O)是环绕南极洲的独特海洋区域,其地质形成与南极洲的演化密切相关,而科考发现则揭示了它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关键作用。
其地质历史与主要科学发现如下:
南冰洋的地质形成历史是冈瓦纳超大陆解体与南极洲漂移的结果,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:1.冈瓦纳超大陆时期(大约5.5亿年前一1.8亿年前)南极洲曾经是冈瓦纳超大陆的一部分,与非洲、南美洲、澳大利亚和印度相连。此时南冰洋尚未形成,南极洲位于中低纬度,气候温暖。
2.冈瓦纳解体与南极洲南移(约1.8亿年前-3400万年前)。
大约1.8亿年前,冈瓦纳开始分裂,南美洲与非洲分离,形成了早期南大西洋;印度和澳大利亚向北漂移。
大约在1.4亿年前,南极洲与澳大利亚、南美洲仍然相连,但是已经开始向南漂移了。
大约在8500万年前,南极洲与澳大利亚分离,形成了早期南冰洋的雏形(当时海水温度比较高,尚未结冰)。
大约在3400万年前,南极洲与南美洲彻底分离,德雷克海峡完全打开,南冰洋环流(南极绕极流,ACC)形成,标志着现代南冰洋的诞生。这一事件导致南极洲与低纬度暖流隔绝,气候急剧变冷,冰盖开始扩张。
3.冰盖扩张与现代南冰洋(约3400万年前至今)南极洲冰盖从边缘向内陆扩展,形成稳定的冰盖系统。
南极绕极流成为全球最强的洋流之一,通过“风生环流”机制(受西风带驱动)隔离南极洲,维持其低温环境。
现代科考(尤其是国际极地年计划、IPY等)揭示了南冰洋在地球系统中的多重角色:
1.气候调节与碳循环
热盐环流的关键节点:南冰洋通过吸收大气CO2和下沉深层水,驱动全球温盐环流(如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),影响全球气候。
碳汇功能:南冰洋表层水吸收大量CO2(大约占人类排放量的40%),但深层水释放CO2的机制(如“碳泵”效率变化)仍是研究热点。
冰期-间冰期CO2之谜:深海沉积物记录显示,冰期时南冰洋释放的CO2减少,可能与南极冰盖扩张和海冰覆盖增加有关。
2.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