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是,汉字虽美,学习起来比较艰涩,这在客观上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。
明人思想活跃,教育远较前朝发达。方以智、顾炎武等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,留心音韵之学,思索扫盲之道。
他们已在探索使用拉丁字母拼读汉字,但岑丹初走得更远,不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拉丁拼音,还决定从官方层面简化汉字,进而推动教育的普及。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、结晶,当今明末之际,虽然明室倾颓,汉文化仍在东亚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。若能推广拉丁拼音、简体字,也就能扩大汉字、汉文化的影响力,更好的羁縻外藩。远的先不说,近者如越南,内战不休,南北对峙。赤军日渐强大,羁縻越南当无问题,甚至可以摆上日程了。
相比于拉丁拼音,简化汉字的阻力倒不大。
丹初说道:“商朝的甲骨文变为周朝的金文,秦篆变为汉隶。从汉字的历史发展看,简化字体一直是大势所趋。在民间非正式场合,人们也习惯使用简体字,喜欢用简体字。
“官方多用繁体字,普通人学起来太吃力,耗时太长。大概,这也是当权者刻意为之,使少数人垄断识字的权利,便于他们实施愚民政策。
“天下是民众的,文字也是民众的。只有简化汉字,让汉字简单易学,才能普及汉字。只有普及汉字,汉字才具有活力,才是有价值的文字。”
明朝比历朝历代都重视教育,但文盲率依然高得惊人。两广僻居岭南,少数民族众多,文盲率更高。有了打丁拼音、简体字,扫除文盲也就有希望了。
作为一名穿越者,岑丹初可以轻松写出数千个简体字,亦可以利用小学知识,使用拉丁字母为汉字标注上精准的读音。
左参政俞厚基佐理政务,说道:“国主用心良苦,于百忙之余,留心音韵字体,设计出拉丁拼音、简化汉字。其巧夺天山,浑然天成,即便是孔圣人再世,也得自叹弗如。明年开春之后,政府必全力以赴,在两广普及公学。”
“教师、经费这块,有困难吗”
“困难有,但可以克服。”俞厚基说道:“师范学堂一共有四百多名在校生,利用六个月时间开展培训,足以掌握拼音、简体字。
“这批毕业生,预计可挑选出三百名合格者,准备派往各府州县卫所担任督学。这批督学将利用一年时间对所在州县老师组织轮训。最晚到永历七年春,即可在岭南全面推广拉丁拼音、简化汉字。
“至于公学,学堂主要征用村塾、祠堂、寺庙、道观等。教师由塾师田转任,乡村教师按照战兵步兵标准供应,城市教师按照战兵骑兵标准供应,经费上有保障。”
“甚好,甚好。”俞厚基办事,岑丹初还是放心的。
除了普及公学,政府在教育上还有一些大动作:要兴建一批学堂,特别是要在广州兴建一所暨南大学堂;不少广西的学堂也将迁往广东,为关照广西,这些学堂都将在广西保留分校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