闵悉跟鸿胪寺专门负责北方与辽东事宜的同僚沟通,详细了解鞑靼和女真各部的具体情况。当然这样还不够,他还打算安排云祥号的人去打探情报,更全面详尽地了解鞑靼和女真各部的情况。
除此之外,他还要跟进工部的铸造进程。自从把那些机械图交到工部手里后,就一直在忙都察院的事,也没时间去过问铸造进度。也不知道那些工匠是否做得顺利,有没有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,得抽个空去工部跑一趟才行。
这么一忙起来,闵悉就不怎么去都察院了。只在上早朝前一天去都察院点个卯,了解一下都察院的基本情况,差不多也算是了解朝中的动向。当然,云霁那边也会密切关注朝中动向的。
新的首辅大臣刚定,郑拓虽然是变法派,但他也未必会完全遵照张居正的政策来,可能会出一些新政,朝局也算不上稳定,他们还得多留神朝堂变化。
闵悉忙了许久,又跟云霁商讨,最后写了一份奏折,详细阐释了对女真的政策。除了从内部分化女真各部,均衡三部实力互相制衡外,还要适当培植鞑靼的势力,以此来牵制女真部落。
此外还提到了对女真的通商政策:严格控制大明对女真的商贸资格,严禁商人走私,尤其控制盐铁贸易,禁止向女真输出铁器等;加强对走私商贩的打击力度,毕竟满清能够有底气入关,少不了吃里扒外的晋商盐铁粮食的走私。
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晋商走私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气候的。闵悉估摸着晋商早就已经在向关外走私了,只是如今大明国力衰微,地方官僚腐败懒政,并没有引起重视。闵悉既然已经知道这其中的危害,就不可能听之任之,需得好好整顿一下才行。
闵悉没有把奏折交给上司,而是直接拿去呈给了万历皇帝。
万历皇帝看完了奏折,将它随意地扔在桌上,并没有重视:“这些都是小事,交由内阁处理就好,闵卿如何还要专门把折子拿给朕看?”
闵悉表情十分严肃:“陛下,邦交无小事!北方强敌始终都是中原王朝的劲敌,万不可轻忽。鞑靼虽已与我朝达成盟约,不动干戈,互市互惠,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威胁就不存在了。只要有机会,周边的蛮夷部族无不想咬上我大明一口。除了鞑靼,辽东的女真各部也在积蓄力量,他们实力日益见长,甚至都能与鞑靼抗衡,如果不予以重视,假以时日,他们未必不能像金国一样卷土重来!陛下总不想重蹈靖康之变的覆辙吧。”
万历听到这里,不由得打了个寒颤。靖康之变是刻在每一个汉人骨子里的耻辱,女真确实不容小觑,毕竟他们祖上确实阔过,若有机会,他们绝对会卷土重来。
“那依闵卿的意思,除了分化牵制他们,就是严禁与他们通商?”万历的右手指在案几上轻点着。
“如今大明国力不足,自然只能以怀柔政策对待。好在变法初显成效,待过些年兵强马壮,国库充盈了,便可以出兵破之,至少能换来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和平。”对敌人,闵悉毫不仁慈,在这个尚未有国际秩序的混乱时代,只有弱肉强食、成王败寇。
万历诧异地看着闵悉:“没想到闵卿还是个主战派。”
“和平与疆土,从来都是从战场上赢得的。一旦国力许可,时机合适,出兵未尝不是好事。”有能力主动发动战争,总比打不动的时候被动挨打的好。
万历轻轻摆手:“罢了,此事朕会与内阁大臣们商议的。”
闵悉和云霁从宫里出来:“七哥,你要加油啊!早日成为内阁大臣,最好是做到内阁首辅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