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个木箱子里的衣服,都是属于子怡的。箱子里特意放了防止木头被虫蛀的香草包,闻着一股中药味儿。
这些衣服子怡早就穿不了了,应该防止有些年头,但依旧干爽,没有受潮或者发霉。或许每次回来,程善都将这些衣服拿出来晒上一晒,因为我发现炕上,玻璃前扯着一根绳子,太阳光足,衣服搭在上面晒正好。
这就是程善每个月回来要做的事之一?将衣服晾晒在细心收起。可为何要这样做呢?这些衣服对于子怡来说,应该也不是啥重要的宝贝。难道对于程亮,衣服有什么别的重要意义?我摇了摇头,随后掀开最后一个木箱。
木箱里有画纸、有拨浪鼓、有小手绢,应也都是程子怡从小到大玩过,用过的东西。我若有所思伸手拿起画纸摊开,里面的画都未成型,而且有些看上去只是乱涂乱画的,没有一张是完整画好的。
程善曾说,自己女儿画坏的画作,就烧掉了,现在看来并非如此,即使是完全入不了眼的画作,也被程善带到这边细心收藏了起来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程善也确实是疼爱自己这个女儿的,可从邻居口中又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,这让我有些摸不着头脑。
病态的多疑,蛮狠好争吵,狂躁疯狂,说谎成性……如果单看这些词汇,程善确实无法排除嫌疑,最关键妇女讲述了十岁时子怡跟男孩牵手被吊起来的事儿,那若是如今子怡真要是认识了某个男孩,为了不让子怡离开自己身边,从而做出更疯狂的举动也并非不可能。
然而他的另一面确实却又是慈父,默默收起子怡用过穿过的所有物品,并时不时拿出来回忆。虽然只是些衣服、玩具,但每件衣服在程亮脑海里,应该都有相对应的回忆。那些水彩笔、画纸画架,也并不便宜,可嗜钱如命的他,却为了女儿唯一爱好,购买了回来。
面对女儿的死亡,他悲伤,可又不够悲伤。怎么想我都感觉程亮这人活的似乎有些拧巴,不知哪个才是他真实的一面。
或许都是真实,我听周函昀以前说过,她说有一种学科叫什么心理学,专门研究犯罪心理,其中就有一种分裂,一个人可以分裂出一两种,甚至多种人格来。难道程善就有两种,乃至两种以上人格?
我从木箱子里拿出拨浪鼓,轻轻摇了两下,随后又拿出小手绢来看。手绢是丝质的,上面有刺绣,刺的是几只百灵鸟。这木箱子里还有麻绳,挺长的,这让我想起妇女说子怡被吊起来的事儿。
连这种不好的回忆,程善也用这种方式保存了起来?还真是拧巴,不好的回忆,难道不会让程善后悔、愧疚?再次看向箱子,还有一绺头发,头发用红绳捆绑了起来。我猜想这头发应该也是子怡的,是第一次剪下来的头发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