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丫觉得一只小狗好可怜,都没有人和它作伴,如果是两只的话,它们就不会孤单了。
张翠花觉得养一只就够了,“养两只可得多费不少粮食,还是养一只就够了。”
陆早看不得五丫这一双透着祈求的眼神,想了想然后点了点头:“大伯娘,我们就养两只,麻烦你再和他们说一声。”
张翠花还是不同意:“这也太费粮食了。”
“没事的大伯娘。”陆早顿了顿,“对了,大伯娘你之前说小鸡崽的事情有着落了吗?”
张翠花点头:“我娘家嫂子最近就在家里忙着孵小鸡,估摸着下个月就能抓了,你要多少只?两文钱一只。”
目前县城里鸡蛋的价格是一文钱两个,鸡肉也只有七八文一斤,小鸡崽两文钱一只已经算是高价,不过孵化很难,再养一个月再卖,这个价格也算是正常。
陆早看了看五丫,想了想:“先养十只吧,尽量多要一点母鸡。”
“我知道,大家都想要母鸡来下蛋。”张翠花表示这事儿记住了,等过些天她就回娘家去,同时去请娘家村子里的木匠帮忙给小月打嫁妆。
“对了大伯娘,过两天你们去县城卖粮,回来的时候能不能帮我去县城买一点石灰。”陆早摸出一百文钱递给张翠花,“就买一百文的。”
“石灰是啥东西?你买那玩意儿干啥?”
“我拿来杀虫子。”陆早说道:“我住那边有很多虫子,洒在地里就没有虫子往屋里爬。”
“这么厉害啊?比熏艾草还厉害。”张翠花答应了下来,“那我后日卖了粮就去药铺给你买。”
“谢谢大伯娘。”因为没什么事了,陆早也不想再去县城,主要是走太久了,每次来回一趟她的小腿都要疼两三天。
与张翠花道了别,陆早才牵着五丫回家。
五丫手里拿着炸螃蟹,吃的满嘴是油,蹦蹦跳跳的往前走:“大姐,我们就要有狗狗和小鸡了。”
“我以后要喂狗狗,还要喂小鸡。”
“我对它们好,它们就会帮我们看家护院,还会下蛋给我们吃。”
陆早嗯了一声,“那以后喂它们的活儿就全部拜托给五丫你了。”
五丫兴奋的点头:“我会好好喂它们的。”
一晃两天又过去了。
端午这日,鹿山村村民们都进城卖粮了,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在家看家。
陆早没粮可卖,便在家做饭准备过端午,她打算熬个骨头汤,做个蘑菇炒肉,再炸一点山螃蟹,这是她来到鹿山村之后过的第一个节,自然要搞得浓重一点。
所以早上吃过早饭之后,陆早便带着五丫去小溪里抓了两三斤螃蟹,等中午回家之后便开始炖骨头汤。
因为村民们为了节省粮食,农闲时节都只吃两顿,陆早入乡随俗,也只吃早晚两顿饭,因为早饭吃得晚,白日不干活饿得很慢,所以等到傍晚再吃晚饭也不是很饿。
其实陆早是想吃三顿饭的,但目前地里还没有收成,只靠手上剩余的二十多两银子也花不了多久,她不能一直大手大脚坐吃山空,所以再等一等,等到地里有收成了,不再缺粮食了,她就可以每天躺着床上想吃就吃,想吃几顿就几顿了。
不过这些都是意气话,陆早想的还是等地里丰收了,到时候想法子换成银子,重新起一个砖瓦房,以后刮风下雨天就不用担心屋顶被吹走了。
陆早将抹了盐的骨头和猪蹄从系统仓库里拿了出来,虽然放了几天不算太新鲜了,但幸运的是没有什么味道。
陆早先烧了一锅水,将砍好的骨头和猪蹄焯一下水,然后将焯好水的骨头和猪蹄放进陶罐里,然后盖上盖子慢慢的炖着。
莫约过了半个多时辰,骨头汤就散发出了浓烈的香味儿。
陆早掀开陶罐的盖子,看了看里面沸腾的白色浓汤,没有放任何香料,却这么香。
这个时代的猪没有被催肥,都是吃纯天然的猪草,耗时一年半才能长大,这种猪骨头炖出的骨头汤浓白黏稠,香味浓郁,营养极高。
在屋里午睡醒来的五丫循着香味跑来了灶房里,用力的吸了吸鼻子:“好香呀。”
“是很香的。”陆早庆幸自己家附近没有人家,要不然非得谗坏别家的小孩儿不可。
五丫眼睛亮晶晶的:“好想喝一碗。”
“等一会儿,再熬小半个时辰。”陆早将早已泡好笋干扔进汤里,等再熬小半个时辰再倒出来。
其实骨头汤里放藕或是玉米吃起来最好吃了,但现在地里的玉米还没成熟,只能找一点晒干的笋干来炖汤了。
看着天色将晚,陆早便开始备菜,蘑菇朝炒肉片,油炸小螃蟹,再加一个凉拌蕨菜。
等到傍晚都快要做好时,去县城卖麦子的村民们也回来了,各个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,一看就是卖了个好价钱。
张翠花提着给陆早买的两斤石灰粉来了村南,“早丫头,这石灰粉可真贵,五十文一斤,比我们的麦子可贵多了。”
陆早将石灰粉收下,“这属于一种药了,所以有些贵。”
“那也不值这么高的价钱啊。”张翠花顿了顿,“原本药铺学徒不肯卖的,还是我好说歹说,大夫听见了说是拿回家杀虫子才让卖的。”
“早丫头,你咋知道这个能杀虫子这些呢?”
陆早回答道:“我听酒楼老板说的。”
“酒楼老板还很厉害,知道这么多的事儿,那大夫说除了懂药理的知道一些,基本上没人知道这石灰粉的药用呢。”张翠花挺为陆早自豪的,一个小姑娘竟然知道这么多的事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