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倘若,这位麸皮和尚当真是个表里如一的高僧,我们理应敬重他。可实则不然!小灵隐的僧人们,倒是光明磊落,心口如一,见到有施主给的香油钱多,就立即很高兴,满脸堆欢,颇为谄媚,和施主说尽吉利话,口口声声施主心诚,必得我佛保佑!偶尔毫不避讳地叹一声钱如蜜,一分也甜!但这位麸皮和尚不同,表里不一,表面上苦修,实则吃不了苦,每到夜深人静,就对着自己的那只狸猫诉苦,说好累!怎么才可以化到更多钱呢?他称呼自己的这猫,叫做小师傅。”
我甚是鄙夷道:“我不知别的世界,有没有人叫麸皮和尚,但我们青瑶世界的这位麸皮和尚,口口声声心痛于佛教衰落至斯,要以身做舟,泅渡苦海,力证大道,再次光大佛法,普渡众生,看淡一切名利,把自己的僧号也已忘了,声称自己只吃麸皮。别人一看可以啊,就只施舍麸皮给他。”
“麸皮是什么东西?就是麦子外面的表皮,没有营养,是用来喂鸡的!人只吃那个,根本吃不饱!这可害苦了麸皮和尚!这麸皮和尚号称只吃麸皮,却脑满肠肥,挺着一个大肚子,像是一尊弥勒佛!他当然不是真的只吃麸皮,最爱吃的,是猪头肉!每天夜里,都关起门来啃上四五斤猪头肉!”
“你们要问,猪头肉是从哪里来的?他一个和尚,就算有钱,也不好去买吧!这不砸了自己苦行僧的招牌吗?这就要说那只被他叫做小师傅的狸猫了!那猫妖感念在遭遇雷劫时,躲入他的小庙,被他收留之恩,常常半夜去坟地里偷贡品。哪家新死了人,猫妖全都知道。新下葬的死者的坟前,必定供奉着三牲,只不过,牛头和羊头通常是纸糊的,但猪头,全都是真的!而且,都是熟的。”
“那做城最着名的三头宴,鱼头、蟹粉狮子头各有两家酒楼最擅长,但猪头做的最好的,却是那里的和尚们!他们做猪头肉和别人不同,用的是没用过的夜壶,因为夜壶的形状聚气。香客们供奉香烛总是会留下很多蜡烛,和尚们一等香客离开,就把蜡烛吹灭收集起来,留着自己用,在深夜寺们紧闭后,便将一堆蜡烛在夜壶下点燃,慢炖里面剁碎的猪头肉。做出来的猪头肉,极其美味!”
“后来,是佛门中的一位菩萨,再也看不下去天下的和尚们如此堕落,挂着羊头卖狗肉,打着佛门的幌子,用寺庙敛财,披着袈裟,却不守清规戒律,拿着寺庙的香灰钱,讨老婆的讨老婆,养小妾的养小妾,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,肚子里全是荤油!将那些和尚全部打入地狱!也是大快人心!”
我悠悠地叹道:“哎,现在没有了地府,佛门也失去了掌控六界亡灵的阴界控制权,但佛门内部还是有十八层地狱的。他们佛门内部大整顿,是他们自己的事!不在话下!但他们早就该整顿了!”
“但那位菩萨并没有看到麸皮和尚作秀!因为,在他降世整顿佛门教务时,麸皮和尚已经死了,尸身也被猫妖吃了,就连亡灵也被猫妖灭了。且说麸皮和尚常常在半夜里唉声叹气,悔不该装什么苦行僧,说自己只吃麸皮,看淡一切名利,香客虽施舍了极多麸皮,但麸皮不值钱,也不能亲自拿出去卖,也没有信得过的人委托去卖。就连拿去换些粮食也不行,因为,别人会说,你不是只吃麸皮吗?既然也吃粮食,这不是作秀,沽名钓誉坑人吗?真是作茧自缚,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!”
“蹲在床头柜上的猫妖,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,终于忍无可忍,冷笑着开口讥讽他道:路是自己选的,后悔有什么用!树活一张皮,人活一张脸!想成为名人,就要沽名钓誉到底!否则,你留在史册上的,可就不是一代高僧、奇僧、圣僧的形象,而是沽名钓誉的小丑嘴脸!只不过是没有鱼头和狮子头吃,不还有猪头?你这点小苦都吃不了,整日里发牢骚,真是让我听了,都为你害臊!
“麸皮和尚早就知道它能说话,也早已习惯和它说话,惭愧道:小师傅,你说得对!是我太馋嘴了!”